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海底隧道这样建!令人感叹的超级工程……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南有港珠澳,北有大连湾。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牵引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祖国南端的伶仃洋,到向北2000公里开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南有港珠澳,北有大连湾。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牵引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祖国南端的伶仃洋,到向北2000公里开外的大连湾,我国在跨海沉管隧道施工领域的技术、装备、经验日臻成熟。在超级工程的跨地实践中,建设者们克服了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技术创新?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大连湾海底隧道施工现场展开采访调研。

海上,抓斗船、挖掘机等设备联合作业,机器轰鸣;陆地上,工人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紧张忙碌。入秋时节,记者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现场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大连湾海底隧道E6管节安装。(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提供)

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启动重大民生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预计2023年竣工通车。其中,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北方第一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 ,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难度大、施工工况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2013年5月6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个沉管安装开启了我国跨海沉管隧道施工的新纪元。2021年,在大连湾海底隧道施工现场,我国已完成50余个“航母级”沉管的安装。从96个小时安装一个管节的探索到10余小时即可完成,8年来,我国跨海沉管隧道施工技术在港珠澳大桥、大连湾海底隧道、深中通道等一个个超级工程中持续探索与创新。

短短数年,我国在跨海沉管隧道领域何以实现突飞猛进?有哪些技术创新与突破?又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下一个海底隧道工程又意味着什么?

精准对接创纪录

位于黄渤海交界的大连,老城区呈“C”字形海湾结构,南北交通干道仅有东联路和东北路两条通道,车流量早已远超设计通行量。大连亟需缓解主城区南北交通瓶颈问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是为破解该问题,以PPP模式建造的辽宁省重大工程项目。

“海底隧道建成后,将为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过去绕行大连湾需要1个多小时,以后10分钟就可以穿越。这对于缓解大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党工委书记、总经理李进说,项目不仅方便市民出行,也将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沉管安装中的管节浮运现场。苏大鹏摄

沉管安装,是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控制性核心工程,难度极高。首先要在陆地上将预制的重达数万吨的沉管密封管口后,依靠浮力一节节运到海中,再沉入海底,对接成为隧道。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复杂的海底地形和水文条件,施工需要借助海洋气象预报找到精确的窗口期。

9月15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我国南北两条跨海沉管隧道再次迎来双“管”齐下的历史性时刻——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深中通道E12管节与E11管节顺利对接,建成隧道长度突破2000米大关;同日,我国北方首条大型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E9管节成功安装,沉管安装施工任务过半。

此次安装的E9管节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年内安装的第8节沉管,也是今年第三季度完成的第4个管节,跑出国内沉管安装“新速度”。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主线全长12.1千米,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每小时60千米,双向6车道。其中,大连湾海底隧道全长约5.1千米,海底沉管段全长3035米,共需安装18节大型沉管。单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约6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

海上风浪、流速等不利气象条件对海况影响大,给沉管施工带来极大挑战。9月15日当天,大连湾海底隧道E9管节安装于清晨6时启动,在先后完成拖轮编队、浮运、系泊、安装等工序后,于当日晚20时08分顺利安装完成。“气候条件对沉管安装影响大,E9管节的安装是在提前安排水深多波束扫测,实时测算海水密度,排除各项风险隐患等充足准备下确保沉管顺利对接完成的。”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潘立文说。

对于海底沉管工程而言,气候影响只是“小插曲”,真正的挑战可谓“一个接一个”。去年底,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历经17小时连续作业,重约4.1万吨的首节(E1)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北岸暗埋段实现精准对接,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zonghexinwen/2021/1019/1869.html



上一篇:中医促会等发起“健康商住预防保健配套服务全
下一篇:团队如何提升10倍研发效能?卓越工程生产力大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稿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版面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