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栏[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数[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收[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征[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刊[05/29]
赵继:工程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5月21日,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论坛在青岛顺利召开。作为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本次论坛围绕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有效机制等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分享
5月21日,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论坛在青岛顺利召开。作为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本次论坛围绕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有效机制等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分享育人经验,探索贯通协同新途径,推进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中学的专家学者教师等近200人参会。
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以《未来工程教育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为主题,分别从工程教育的引领性、工程教育的多样性、工程教育的开放性和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四个方面作报告。
一、工程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赵继表示,引领就是要面向未来,在变革的时代,不主动求变,就会被“淘汰”,教育亦如此。
他指出,工程教育需要适应科技、产业、社会和组织变革的快速步伐,这就要求具有“新的思维、理解和技能”。传统的工程教育教学是一种“演绎式教学”,从讲授基本原理开始,再到学生们重复和应用讲授内容,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动工程教育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关于未来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思维和能力,他总结,思维方面,包括创新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分析与数据思维以及人文思维。能力方面,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制作与创新;实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态度和技能。
二、大学应培养多元化的人
“严格地说,没有单一类型的工科大学或学院,而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是以理论或实践的教育特色为导向。”赵继在谈到工程教育的多样性时表示,大学应当为更加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数字原住民)提供足够的选择自由,使他们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兴趣,有充分的灵活性选择符合个人志向的学习路径,成为“T”型或“丌”型工程师。
他指出,现实中,大学里的一些课程和计划还比较僵化,给学生们的自由选择空间很小。不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工具,未来将无法理解或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未来工程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学生主导选择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需求。
三、“注重教育的影响力”将成为未来大学的重要办学理念之一
赵继表示,工程教育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应当变得更加具有社会参与度和办学开放性,以保持与世界的联系并发挥带头作用,不再单单为世界生产知识,应在世界上变得更加活跃。“教育注重影响力”将成为重要办学理念之一。
他指出,培养未来引领性人才必须加强知识体系创新,推动教学与研产深度融合。
四、教育与智能深度融合将大有可为
赵继提到,工程教育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实践是创新之源。学生必须通过“做中学”领略真正的研究、设计和建造。因此,工程教育计划不仅应与科技的最新发展相吻合,而且还应与工程实践相吻合。
他指出,未来工程教育改革在实践路径上需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与学习、多样化与途径改善、发挥技术的作用等领域。人工智能若能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教师即可借助智能人机互动、虚拟增强教学、智能评阅管理等,对整个教学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因材施教上。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zonghexinwen/2021/0523/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