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多地被曝占用耕地挖湖造景 人民日报:警惕形象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民日报消息,河南读者铁先生爱好旅游,近日来信反映,旅行中看到一些地方开挖人工湖、湿地公园,有的发展旅游景区,有的搞生态工程。“比如华北某县建起上千亩水面的人工湖

人民日报消息,河南读者铁先生爱好旅游,近日来信反映,旅行中看到一些地方开挖人工湖、湿地公园,有的发展旅游景区,有的搞生态工程。“比如华北某县建起上千亩水面的人工湖景观带。据当地人说,搬迁4个村,征用了大片耕地。”

“原本一条曲径小溪改头换面变成宽阔河道,占了耕地,两岸还重新栽种各类亲水植物,花费不少。”广东读者刘先生来信说,前不久回乡发现,镇上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名,盲目占地圈水造景,浪费公共资源,背离群众意愿。

一段时间以来,本报收到多封读者来信,反映一些地方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挖湖造景冲击耕地保护红线,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制止这种行为?记者深入多地采访。

以河湖、湿地治理为名占用耕地挖田造湖,在城市建设中搞人造湿地公园、水利景观

黄河上游某市这几年以养殖项目工程为名,占用当地两个村超7000亩土地建设湿地公园,其中占用耕地约1500亩,湖面利用耕地957亩。这里曾有一片自然形成的万亩湖泊,由于环境、人为等因素,水域面积萎缩了90%,水体污染严重。“当时,为了让水体形成自然净化系统,我们就打算进行鱼类养殖。”项目所在地的区农牧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政府也办理了用地备案手续。

在中部某市,黄河流域一条重要支流穿城而过。当地违规批准征收土地,建设湿地景观公园,不仅占用耕地开挖水面,还配套建设国学馆、广场、古镇等。据介绍,这座公园处于该支流盆地区域,周边村庄生活污水直排,附近村民长期自行垦种,河道不畅。“久而久之,这里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滩、臭水沟。”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围绕疏浚河道、改善生态、提升环境的综合治理项目由此立项。

这些地方大多以治理湖泊、河流、湿地为名,不同程度存在违规占用耕地、挖田造湖造景的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并未履行合法用地审批手续就直接占用耕地,造成耕地隐性流失。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搞湿地公园、水利景观,配套各类休闲广场、绿化工程,甚至衍生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生态项目,这背后往往都存在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的问题。

对此,四川读者余志勇表示,耕地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禁违法占地挖湖造景。还有读者表示,挖湖造景不仅危及耕地红线,也破坏水资源平衡,进而影响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应按照党中央明确的“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强化细化全域、全要素的用途管制,从源头上减少危及耕地保护等安全底线的开发活动。

国家层面对挖田造湖破坏耕地、侵害群众权益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督察违法占用耕地突出问题,对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盲目挖田造湖造景、冲击耕地红线、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进行了重点督察。2017年,发现江苏、湖南、贵州等地243个挖田造湖、占地建水景项目,违规占用、破坏耕地10.89万亩。2019年,发现有1368个城市景观公园、沿河沿湖绿化带、湖泊湿地公园、城市绿化隔离带等人造工程未办理审批手续,涉及耕地18.6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79万亩。有的甚至破坏耕地挖田造湖、挖田造河,凭空建设人工水景。

针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督察意见,督促落实责任、分类整改,并对问题突出的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同时,发挥警示作用,公开通报了一批违法违规典型问题。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再次挂牌督办3起涉及违法占地挖田造湖的重大典型案件,包括西南某区建龙湖公园、中部某县建森林公园,中南某县建文化博览园。

政绩观偏差,对耕地保护红线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不深不透

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情况下,为何多地还出现这类问题?

1月初,记者来到西北某县,看到原来建设的一片湖泊景观水系,湖底已敷土并种上小麦和油菜,北岸坡地的树木被移走,恢复耕种。此前,该项目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约200亩,在土地例行督察时被发现。事后,当地仅对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停车场和水泵房用地立案查处,没有依法拆除而是予以没收,对其他违法用地敷衍整改。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zonghexinwen/2021/0316/1149.html



上一篇:上海市工程承包公司优秀企业推荐
下一篇:农行青岛分行开展“服务升温工程”,提高金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稿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版面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