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栏[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数[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收[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征[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刊[05/29]
中国建造时速4000公里飞行列车,可行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研制飞行列车,最高可达4000公里/时。有网友觉得这会是中国傲视世界的机会,也有人担心这是
编者按: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研制飞行列车,最高可达4000公里/时。有网友觉得这会是中国傲视世界的机会,也有人担心这是“巴铁”式骗局。学者张田勘从成本和技术等角度,结合中国过去在高铁和磁悬浮列车方面的实践,探讨高速飞行列车的可行性,认为总体还需要更充分的论证。
文丨张田勘
8月3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将研发时速达4000千米的高速飞行列车。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不乏网友的种种质疑。当日下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速飞行列车技术总负责人毛凯正面回应质疑,从技术、成本、安全等各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解读。
从现有情况看,高速飞行列车显然是一项震撼人心的科技项目,如果实现,这个项目将极大改变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物流、资源、技术和人们生活的乾坤大挪动,既提升经济,又能改写“日日思君不见君”的历史。
“高速飞行列车”不仅比普通高铁快十倍以上,也比民航客机快了五倍。这显然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不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克服很多难关。目前就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论证。
安全和成本
首先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包括对人和环境),技术就没有发展的必要,并且即便实施了,也会被淘汰。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技术总负责人的回应是,高速飞行列车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人的安全问题不能保障,这个项目肯定不会实施。
其次是,时速4000千米的高速飞行列车的成本如何解决,中国能否负担得起。对此,技术总负责人并未具体回应,只是称,会考虑引进民间资本来共同参与建设,对建设成本、运营及乘客的费用进行初步核算后,才会启动该高速飞行列车的研制。
公众是外行,难以理解复杂的成本,但通过比较,还是大概能推测一下高速飞行列车的成本。比如,通过参照系对比。最好的参照系是目前中国研发并运行的时速250-300千米的高铁。根据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2014年7月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千米的项目为1.29亿元/千米;时速250千米的项目为0.87亿元/千米。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千米3亿元以上。
也就是说,中国的高铁造价最低。从简单的比例关系来看,每小时350千米的高铁每千米要用1.29亿人民币,那么速度10倍于350千米的高速飞行列车的造价会非常高昂。当然,这种推测肯定不准确,但速度越快,理论上成本会越高。不过,如果有多方投资,这也不算啥,中国现在经济总量增长了,钱也多了。关键是投资后能否收回成本和赢利。
高铁成本是否能回收没有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高铁根本不能回收成本,也有人认为高铁建成数年即可回收成本。有一个推算是,高铁建成之后几十年可以回收成本,比如京广高铁建设花费了4000亿,建成之后15年可以回收成本。
当然,经济学关于成本也有另一种理论,即单一数据无法反应整体贡献。也就是说,即便高铁和高速飞行列车的运营是赔钱赚吆喝,但在全面衡量后,也是赢利,表现在可以促进其他行业和地方的经济快速提升,解决中国的人流物流与交通运力严重矛盾的问题。如春运和节假日运力重荷,同时还有其他方面的高附加值,如在沪宁、京沪等高铁沿线上,宁波形成现代物流商贸和电子商贸产业,杭州建立了现代商务休闲、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产业体系,苏州、无锡、常州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制造业产业也迅猛发展。
如果能以这些理由证明高速飞行列车比现在的高铁不止带来10倍以上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并说服公众,高速飞行列车的建设就是可行的。
技术可行性
建造高速飞行列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的可行性。高速飞行列车技术总负责人的回应是,高速飞行列车项目需要超声速技术、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仿真建模技术,在这些方面中国都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而且,中国在高速飞行列车项目的启动加速是采用电磁推进技术,技术的起点要高于国外。这显然为高速飞行列车的建造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高速飞行列车是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这也是为何称为飞行列车的原因,因为磁悬浮可以让列车离地飞行。磁悬浮列车利用的是同性相斥的原理,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安装线圈。通电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极性保持相同,产生同性相斥作用,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排斥力使车辆悬浮(飞)起来,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10cm)。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zonghexinwen/2020/101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