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被称为“两弹元勋”; 他参与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他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后身患绝症; 他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九三学社社

他被称为“两弹元勋”;
他参与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他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后身患绝症;
他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
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终年62岁。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今天(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34周年,让我们一起缅怀他。
书香世家的“娃娃博士”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至交。

青年时代的邓稼先
邓稼先回忆小时候:“傍晚父亲下课回家,常常靠在长椅上,手里端着一杯茶,叫我站在身边背书。我那时也不懂书中的意思,照背就是,这倒练就了我后来背英文字典的本事。”
1936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大他两岁,高他两级。杨振宁常常保护这个来到陌生环境的小孩,他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邓以蛰曾告诉邓稼先:“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科学对国家有用。”17岁的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大学毕业后,邓稼先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他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时邓稼先只有26岁,再加上有张可爱的娃娃脸,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等都亲切地叫他“娃娃博士”。
出国之前,邓稼先就对自己的道路选择有着清醒的认识。“我早已看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有掌握当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使新中国强盛起来,我应该永远站在科学的前沿阵地”。赴美留学期间,他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当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时,他异常兴奋。
1950年,拿到学位后的第9天,“娃娃博士”和两百多位专家学者启程,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
1953年,邓稼先与北大医学院学生许鹿希(许德珩之女)结婚。

邓稼先和家人
“为它死了也值得”
回国后的邓稼先,将会迎接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1953年1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的竞选演说中声称,美国必须用自己的核优势对中国、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核报复。据资料显示,当年美国国务院的一份绝密备忘录记载了艾森豪威尔曾在会议上提出像对待日本一样,用核武器结束朝鲜战争。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研制。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项绝密工作中。
邓稼先回家告诉许鹿希自己要调动工作,但是调去哪里,做什么工作,甚至是一个信箱的号码他都不能说。邓稼先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手写的字条
许鹿希哭了,但是她明白丈夫肯定是去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于是她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31岁的邓稼先消失了,失踪28年。他的名字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在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原子弹研究陷入困境之时,1960年,党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由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邓稼先担任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从北京高校挑选大学生,组成了第一批队伍,在北京郊外建起核武器研究基地,开始了最初的战斗。不久,研究基地迁到一个隐秘的角落——新疆罗布泊。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zonghexinwen/2020/0824/552.html



上一篇:“5G+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的万亿赛道,哪些新兴主体正在加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稿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版面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