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栏[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数[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收[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征[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刊[05/29]
农业版“人机大战”来了!从“一颗草莓”看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当地时间凌晨 5 点,远在 8000 多公里外的荷兰,闵钱希曦通过远程视频向中国国内数百名 “特殊听众” 讲述着她对传统农业生产者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当地时间凌晨 5 点,远在 8000 多公里外的荷兰,闵钱希曦通过远程视频向中国国内数百名 “特殊听众” 讲述着她对传统农业生产者的认知。无疑,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农业生产者的固有印象。
尽管通过这种 “粗放” 的方式,中国用不到世界上 10% 的土地资源养活了世界上 20% 的人口,但如今供给与需求矛盾正变得愈发明显,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美国仅仅用 1% 的劳动力就可以创造出相当于中国 77% 的粮食产量,中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有 1.9 亿,但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何东健认为,当前国内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低,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不可否认,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将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大数据(Big data)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地促进农业生产,更精细化地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填补农业劳动力的未来缺口。
但是,由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产业链长、经验门槛高、人力投入多、形式规模多样和受地域气候影响大等原因,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的数字科技注入程度还远远不足;而且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高科技人才也非常缺乏。
此外,中国国内在智能决策模型和算法上,特别是在质量、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上,依然缺乏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尽管一些国外的农业生产公司已经根据光照、温湿度、肥力等长周期植物生长监测数据为草莓、西红柿、谷物等建立了生产模型,但 “产自” 国外的生长模型并不适用于国内不同气候、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等复杂多样的生长环境。
因此,自主研发低成本、可迁移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中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当务之急。
一颗草莓的 “故事”闵钱希曦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目前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她所在的团队 AiCU 正在参加由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起、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的首届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这是国内首个由互联网公司推动的跨学科、跨行业的数字农业研究与应用大赛。
图|艳九天巾帼队
作为此次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的推动者和主办方之一,拼多多从成立之初,就不断努力让农产品通过 “拼” 的模式大规模上行,在农产品 “卖得好” 的基础上,也希望帮助农民 “种得更好”。
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对于拼多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系统性工程。”
对于此次大赛,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和期待,“这次比赛的初衷,在于探索将国际最前沿的数字农业科技做本地化应用,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并在中国各大农业产区落地。”
通过与国内顶尖农人为期 120 天的交流与比拼,闵钱希曦及其团队最终会提交一份比赛总结及在云南落地智慧种植草莓的建议书,在 “大国小农” 背景下探索低成本、本土化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经过远程初赛的激烈角逐,AiCU、智多莓、NJAI.莓和 CyberFarmer.HortiGraph 4 支 AI 队伍脱颖而出,已与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圣野浆果富民队、艳九天巾帼队和神农小队 4 支顶尖农人队伍齐聚云南昆明,在接下来的 120 天里进行高原草莓 “人机” 种植竞赛,将 “劳模经验” 与 “人工智能” 相结合,探索出更加本土化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图|参赛队伍所添加的图谱识别
NJAI.莓队队长、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倪军表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速,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依然不稳定,如今超过 70 岁以上的农业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 72%。此外,我国农田比较分散,50 亩以下大小的农田占 80%,农业生产依然以粗放型为主,农民大量使用农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NJAI.莓队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科学院的博士、博士生导师,以及整个江苏的龙头企业公司组成。他们利用多样性传感器及作物生长感知技术,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并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经过实地测算,每亩省水 70%、省肥 50% 左右,相当于每亩地节约 350 元,还能省下 400 元的劳动成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产品信息都不能缺少,只有这样,未来农业才是高效、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的农业。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智慧农业中,机器可以完成繁杂的人工操作,农民躺在沙滩上点点手机,就能实现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zonghexinwen/2020/073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