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栏[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数[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收[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征[05/29]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刊[05/29]
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Introduction 黄韧带骨化是脊柱韧带的一种病理性异位骨化性疾病,由纤维组织转化成骨性组织的过程。有黄韧带附着的脊柱部位均可发生,其中尤以T10-T12发病率最高[1-2]。胸椎黄韧
0 引言 Introduction
黄韧带骨化是脊柱韧带的一种病理性异位骨化性疾病,由纤维组织转化成骨性组织的过程。有黄韧带附着的脊柱部位均可发生,其中尤以T10-T12发病率最高[1-2]。胸椎黄韧带骨化是引起胸椎管狭窄及脊髓卡压的最常见原因[3],其进一步发展也可导致脊髓损伤,甚至发生截瘫,从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唯一方法,早期筛查和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提前做出预防对于患者的诊治非常重要。
目前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相关机制主要集中在转录组及基因组水平研究,先前有研究表明氟中毒、遗传背景、饮食习惯、代谢异常、机械应力及炎症等因素与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有关[4-8],但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与很多疾病一样,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疾病过程也被认为与蛋白质的特定定量及功能变化有关。有研究报道通过蛋白质组学可鉴定病理组织的生物标志物[9]。目前蛋白组学在后纵韧带骨化、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骨肿瘤及骨关节炎等骨相关疾病中研究报道[10-15]。蛋白组学在胸椎黄韧带骨化中研究甚少,极少有研究报道,虽然WANG等[2]、姜宇等[16]对胸椎黄韧带骨化进行了蛋白组学研究报道,但仍没有找到能够阐明与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的相关靶点蛋白。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TMT(Tandem Mass Tag)联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将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和正常黄韧带进行比较,筛选出差异蛋白质,明确差异蛋白质功能,寻找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相关靶点蛋白,为找到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差异蛋白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时间及地点 实验于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5 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完成。
1.3 对象 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3 例,2 例女性,1 例男性,年龄分别为50,52,58 岁。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3.1 纳入标准 术前通过体格检查、X 射线片、CT 和MRI确认了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诊断。
1.3.2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系统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
1.4 材料 BCA 定量试剂盒(碧云天);乙腈 (Merck);Urea试剂盒、TMT 试剂盒(Thermo Fisher);C18 分析柱(Thermo Fisher);RP色谱柱(Waters);Easy nLC 色谱系统 (Thermo Fisher);Q Exactive plus 质谱仪 (Thermo Fisher);分析软件:Proteome Discoverer 2.1 (Thermo Fisher)。
1.5 方法
1.5.1 黄韧带标本组织采集与保存 在脊柱外科手术期间,无菌获取骨化黄韧带和非骨化区正常黄韧带组织,小心剔除周围软组织,将附有血渍的标本用PBS 洗净,液氮固定30 min,保存在-80 ℃至使用。
1.5.2 蛋白质提取、定量 将组织加入SDT 裂解液(4%SDS),转移至 Lysing Matrix A 管中,用 MP 匀浆仪匀浆破碎2 次。超声处理后,沸水浴10 min。14 000 ×g离心15 min,取上清过滤,然后收集滤液。采用 BCA 法进行蛋白质浓度测定。将样品分装后冻存于-20 ℃。
1.5.3 FASP 酶解、TMT 标记 各样品取 150 μg 蛋白质溶液,分别加入 DTT 至终浓度为 100 mmol/L,沸水浴 5 min,冷却至室温。加入200 μL UA buffer 混匀,转入 30 kD 超滤离心管中,12 500×g离心15 min,弃滤液(重复1 次)。加入100 μL IAA buffer,600 r/min 振荡 1 min,室温避光孵育30 min,离心12 500×g15 min。加 入100 μL UA buffer 后 以12 500×g离心15 min,重复2 次。加入100 μL 40 mmol/L NH4HCO3溶液,12 500×g离心1 min,重复2 次。加 入40 μL Trypsin buffer,600 r/min 振 荡1 min,37 ℃放 置 16-18 h。换收集管,12 500×g离心15 min;再加入20 μL 40 mmol/L NH4HCO3溶液,12 500×g离心15 min,收集滤液。采用C18 Cartridge 对肽段进行脱盐,肽段冻干后加入40 μL 0.1%甲酸溶液复溶,将A值设置到280 时进行肽段定量。各样品分别取100 μg 肽段,按照Thermo 公司TMT 标记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标记。
1.5.4 Easy nLC 色谱 每份样品采用纳升流速 Easy nLC 系统进行分离。缓冲液A 液为 0.1%甲酸水溶液,B 液为 0.1%甲酸乙腈水溶液(乙腈为 80%)。色谱柱以 100%的A 液平衡,将样品上样到分析柱分离,流速为300 nL/min。使用2 h 梯度:0-5 min,B 液 6%;5-75 min,B 液线性梯度从6%-38%;75-85 min,B 液线性梯度从38%-100%; 85-90 min,B 液维持在100%。
1.5.5 质谱鉴定 样品经色谱分离后用Q Exactive plus 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分析时长为 120 min,以正离子为检测方式,母离子扫描范围 350-1 800 m/z,一级质谱分辨率为 70 000,AGC target 为 3e6,一级Maximum IT 为 50 ms。多肽和多肽碎片的质量电荷比按照此方法采集:每次全扫描(full scan)后采集10个碎片图谱(MS2 scan),MS2 Activation Type 为HCD,Isolation window 为2 m/z,二级质谱分辨率35 000,Microscans 为1,二级 Maximum IT 为 45 ms,Normalized Collision Energy 为30 eV。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qikandaodu/2021/0503/1455.html
上一篇:早期脂肪移植物血管化的调节及机制
下一篇:社区志愿服务探析